8月1日起,我国新版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正式实施京融实配,其中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首次作为职业病正式被纳入国家的法定目录。
\n什么是“鼠标手”?它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预防?8月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王永义。
\n什么是“鼠标手”?王永义解释,它是指手及腕部长时间从事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后,引起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手部桡侧三个半手指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前臂疼痛,严重者还会出现大鱼际肌萎缩、拇指不能完成对掌等功能障碍。《目录》中提到的腕管综合征其实仅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常见于从事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生物药品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行业工人,常见于装配工、搬运工等工种。
\n“每年骨科门诊都会接诊不少患腕管综合征的病人,但病因多样,属于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较少。”王永义称,《目录》发布后,已有不少人前来咨询相关政策。虽然办公室职员等因经常使用电脑,可能也会诱发“鼠标手”,和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相比,症状可能相似,但因所从事的工作不属于制造业京融实配,所以不在本次新增的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规定的行业内。
\n王永义提醒,市民若出现以下典型症状需警惕患上“鼠标手”:一是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靠近拇指一侧持续或间歇性麻木或刺痛,尤其在睡觉时或晨起手麻明显;二是扣纽扣、拿筷子、握手机困难,小物件易掉落;三是手腕或前臂酸痛,甚至扩大到肩颈部。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腕管天生较窄,如孕期、更年期等激素变化可能会加重水肿风险,因此中年女性患“鼠标手”的概率更大。
\n“市民对‘鼠标手’也存在一些误区。”王永义称,比如认为手麻、无力是暂时疲劳,无需治疗,休息或减少用手即可恢复;还有市民觉得手部酸痛时按摩手腕可疏通经络、减轻不适,殊不知不当的按摩可能加重神经压迫;另外,还有市民把所有手部麻木都归因于腕管问题等。 王永义提醒,市民不可掉以轻心,若损伤较重,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n对于如何预防“鼠标手”,王永义也给出建议。市民日常可通过以下训练,预防“鼠标手”发生:一是腕关节屈伸训练,手掌放置于中立位,弹力带一端固定,另一端绕于手掌,做腕关节屈伸交替训练,每次维持5秒,每组10—20次,做2—3组;二是腕关节桡侧尺侧训练,手掌水平放置桌面上,保持手指并拢,弹力带一端固定,另一端绕于手掌,做腕关节桡侧尺侧交替训练,每次维持5秒,每组10—20次,做2—3组。
\n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周芳
\n原标题:“鼠标手”正式纳入职业病 办公室职员是否在保障范围内?专家解答→京融实配
申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